第22章海南岛中转港口 (第2/2页)
郑国辉晚上就在光明镇住了下来,兴致勃勃的品尝了铁锅炖鱼贴饼子,野菜烧野鸡,萝卜炖獐子肉,野参炖鳄腿肉等时令野味儿,那真是吃的满口流油,大声叫着太爽了。
这崇明岛面积广大,层层叠叠的山林芦苇中野物众多,什么大雁,天鹅,野鸡,野鸭,獐子,麋鹿甚至野狼都有,还有江豚和鳄鱼,两三尺长的大肥鱼更是多到数不过来。
这一年多来
随着郑国辉手中的权柄飞速扩展,崇明岛的建设也驶上了快车道。
农闲时候的道路迅速延伸,开拓,各种水田,沟渠也都集中精力挖掘,取得了不菲的开拓成果。
这一片肥沃之地,特别适合于种植喜水的稻米,产量相当不错。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耕牛,郑国辉听后果断的决定,拨款万两白银,专门用于购置耕牛,骡子,驴和马这些大牲口,总数约莫一千余头。
购置来的这些大牲口,不但可以用于农耕,而且可以繁衍养殖,贩卖出去也是一笔不错的收益。
反正崇明岛上野草树林茂盛,随便放养都能活的很好,根本不用去管,也不怕跑了,那真是省力又省心。
郑国辉这段时间积攒了十三万两白银的私财,拿出万两白银购置大牲口,在预留3万两白银购置武器装备。
剩下的钱,要留着用于购置西洋大海船,都有重要的用途。
6万两白银的话,按照当前的物价
购置一艘能够下南洋的千石福船,用料银加上工银等等,约值1500两~1800两之间,出入不会太大。
区别在于所用的木料,用部分拆船料能够节省成本,最好的铁木价格自然更贵。
若购置一艘西洋二手的旧帆船,载运量也是千石左右,所需耗费的就多了,约在000多至6000两白银之间。
区别在于船况和配置,很多弗朗基商人的风帆大船都配有西洋火炮,一般3~8门不等,每门青铜火炮值数百两,价格差异就出来了。
福船是平底船型,西洋帆船是尖底船型,用料自然多的多,能够承受的风浪和恶劣气候更强,船帆受风更好,航行速度也更快。
相较之下,多花些银两还是值得的。
这段时间以来
郑氏家族四处求购千石大福船,船队规模已经增长到6艘,其中千石大福船有1艘,定下的千石福船还有20多艘。
这样的一艘千石福船,长约三十余米,宽约十余米,在运载大量粮食和武器弹药的同时,可以载运220~280名士兵之间。
少装些士兵,活动空间就大些。
若是距离短或者中途可以换乘,那么就可以多装载些士兵,相对环境要恶劣许多,会造成不必要的减员。
所以,郑国辉计划派人前往海南岛,先行向海南岛输送一部分人口,购买大块地皮,在当地耕种生息,并储存粮食。
今后开始大规模下南洋时,将海南岛用作中转港口。
此事应交予行事稳重且有经验的人办理,在明年开春后,即刻派人前往海南岛购地置产,并且修建港口码头设施。
最好的人选,当然是五叔郑守成了,崇明岛这块基业就是他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考虑到这里离不开人,必须要五叔郑守成亲自坐镇。
郑国辉的目光只能放到五叔的几个助手身上,和五叔郑守成商量过后,最终确定由小叔郑守信带队前往海南岛开拓。
小叔郑守信乃是庶子,和其他几位叔辈的庶子一样,并没有能够分得郑氏家族的族产,也没有机会自立门户。
基本上都是在族内,任职工坊管事,帐薄或店铺掌柜之类的事务,拿一份薪水,到年底还有分红和瓜果,肉类赏赐,总比听从外人使唤强的多。
在家族内做事,有种强烈的归属感。
这些庶出的叔辈都是小门小户,家财有限娶不起姨太太,依附着庞大的郑氏宗族过活。
郑国辉的几个弟弟妹妹大概也是如此,在老爷子百年之后,大房头的家产毫无争议的都要归属于郑国辉名下,那些庶出的弟妹基本上残羹剩饭都吃不上。
有能力的自己闯出一片天,没能力的就回归族中,看能否讨得郑国辉的欢喜,分配在哪一处工坊做个管事啥的,依靠每月发的薪资度日。
其他的各房头,大抵也是如此。
唯一比普通人强一些的地方,就是一些姨太太会藏些私房钱,私下偷偷的补给儿女,让他们过得尽量宽绰些。
郑国辉把开辟海南岛中转港口的重任,交到庶出小叔郑守信身上,直接把他感动的泪流纵横。
誓言无论何等困难,都要把交付的差事做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