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章防患于未然(求月票,求收藏,求读者朋友们热情支持。)

加入书签

爬上了小山头,从高处俯瞰热闹的建设工地,冯国辉心中有一种创造历史的无形冲动,这让他的心情大好。 他们所站的这个小山头是周边最高的,也是最大的山头,山顶推平了大概有四百多个平方左右,通过小道可以连接左右的山头。 这一排小山头总共有七个,最高的约七八十米,矮的也有三四十米,连绵形成一座屏障,突兀的屹立于平坦的海湾中。 下面依然在放火烧山,通过冷热交替的方法,使得大片山岩开裂倒塌,在面向海湾一侧取石修筑堤坝。 时间长以后 面向海湾的这一片山石将会变得陡峭直立,难以攀爬,这也正是冯国辉的目的。 这几个小山包位置绝佳,上山的道路今后就放在背向海湾的山坳处,那里将修建大片仓,再修建两道高墙。 从此形成封闭式的要塞型门户,紧紧的守卫港口。 若是架上海岸大炮,甚至能够封闭整个峡湾。 泗水港位于泗水海峡之内,从这里就可以清晰的看见远处马都拉岛青翠的山峦起伏,两者间的海峡只有5300多米宽。 考虑到沿海岸较浅的地方不宜通航,适宜通航的海峡宽度也就是500余米,用大口径岸炮完全可以覆盖。 不考虑英国昂贵的阿姆斯特朗大口径岸炮,最合适的就是法制M185式12磅野战炮,该炮在炮口上仰10度的时候,射程能够达到1911米。 若是放置在8米高的2号山丘上,这一射程能够延伸到2850米左右,基本覆盖泗水海峡的大部分范围。 现在只能想想而已,暂时搞不到这么猛的火炮。 冯国辉在山丘上左看看,右瞧瞧,与工匠头子郑大安商议了一番,基本确立了山顶的堡垒建筑规范。 郑大安不愧是修茸过众多城池的老工匠,对防御的城池有独到的见解,他建议将这個山头分开修建,以山与山之间凿出的石阶小路联通。 可细分为“两主五副”,所谓两主,就是在山顶面积较大的第二和第六山,修建出三层高大的石砌堡垒,高约10余米。 尤其是在第二山上,可以再往上再修一个10余米高的木质塔式建筑,用作灯塔和警钟的所在地,也是指挥官所在的堡垒。 平时引导船舶,战时暸望示警。 “五副”,就是指5个山顶面积小于100平方的山头,因为面积小,不适合大动干戈。 这些山头只修建一层圆形石墙,38米高,可以驻扎15~20人不等的火枪手小队,也可以设立2~3个炮击平台。 平日里“两主五副”共计个中小堡垒各自独立,只开一个偏门通过石阶小道连接,关起门来就各自为战,也可以互相支援。 这样的施工难度不高,防御效果也好。 冯国辉听的兴趣盎然,粗略的计算了一下,除了多消耗一点工期和粮食外,多增加的成本就是三四百吨洋灰而已。 毕竟修筑的是要塞型建筑,除了大块山石砌筑以外,洋灰这样的强力粘结剂少不了。 没说的,干了。 只不过冯国辉将这“两主五副”稍微修改了一下,将3号山头单独拿出来,准备修一个蓄水池。 这海湾边的防御体系最致命的缺点就是没有淡水,若是被敌人围住,几百名士兵窝在里面,那就是死地。 喜欢看戏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为什么失街亭? 就是因为马谡不听人劝,将军队驻扎在缺乏水源的南山上,结果被张颌率军断了水源,不战而自溃。 海边的七星要塞也有这个弊病,既无法打井也无法取淡水,必须要从临近的溪水中取生活用水。 万一被敌军包围,那可就糟了。 冯国辉计划将3号山头拿出来,可以修建一个约百平方米大小的蓄水池,建四米高,那么就可以储存00多吨水。 加上其他堡垒存水,足够使用很长一段时间了。 这样就把致命缺陷弥补了,堪称完美。 “这七座山头暗含着北斗七星的寓意,今后就叫七星山好了,听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住。”冯国辉面带微笑,给这个地方取了个名字,然后继续说道; “在七星山上修建七星要塞,地理位置绝佳,可以俯瞰整个海湾。 只要这个硬钉子屹立在这里,我们的港口安全和海湾仓就有可靠保证,任何敌人在这里都将撞得头破血流。 古人云,防患于未然。 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发善心,而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做扎实,做的无懈可击,才能杜绝可能的明枪暗箭。” 冯国辉这番话是说给郑秀才,胡老虎以及郑大安等人听的,也是鼓舞自己的信心,应对将来可能最糟糕的局面。 南洋公司如今出尽了风头,又刚刚与西班牙人做了一笔大交易,难免会引起某些势力的眼红。 在南线新商路上 南洋公司开设的日用品商店大张旗鼓的收购香料和各种山货,早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