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七章 面圣

加入书签

但有的时候,人的运气就是这么奇妙。

就在沈涵芝第三次穿过琉璃廊的时候,湖中锦鲤都看了三四道,甚至好几条锦鲤她都能认出来经过了好几次,她终于在琉璃廊的尽头看见了梁帝的圣驾。

“臣女参加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沈涵芝蹲下行礼,原本没有注意到沈涵芝的梁帝被声音吸引了注意力。

“你是……”梁帝看着面前低着头的沈涵芝,眯了眯眼睛,“沈景家的?”

沈景,沈父的名字。

“正是臣女。”沈涵芝垂着头,不直视天颜,没有过分谄媚也不会太过畏惧,保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程度。

也不知道梁帝注意到没有,他道:“起来吧。”待沈涵芝起身后,像是话家常一样,随意地问了一句:“怎么进宫了?朕记得你很少进宫。”

很少进宫是因为宫里并没有沈涵芝的什么亲戚,沈母的手帕交也都是嫁得天涯海角,宫中也没有熟识的人。再加上,他们沈家也不需要后宫里有人帮衬。

光是前朝,沈家暗中埋下的势力已经够大了。

沈涵芝如实回答:“进宫来看看淑贵妃娘娘。”听到沈涵芝提起淑贵妃,梁帝想起了之前七公主停灵在青鸾宫,好像也是只有沈涵芝进宫来祭奠。

“你有心了。”梁帝赞许了一句。

“这都是臣女应该做的,七公主和臣女也算是患难之交。”沈涵芝在心里说了声“抱歉”,然后不经意点露出自己和七公主的关系,让梁帝一下回想到了之前慈安寺后山的那件事。

避不可免地想起了整件事的始作俑者——赫连凌钰,从而想到这次西戎来使者是为了干什么。

梁帝挑了挑眉,微笑着看着面前低着头的沈涵芝:“沈景应该自豪,他有这么一个女儿。”虽然是在笑着,可梁帝的眉眼都是冷漠的,无端地给人一种压迫感。

好在沈涵芝从前世到现在都算是见过大世面的,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就被梁帝的气势镇住,只是还得装一装,别让梁帝发现不对劲。

“多谢陛下夸赞,臣女自愧弗如。”沈涵芝表面上看起来宠辱不惊,实则话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自认为震慑住了沈涵芝的梁帝收起笑,那股压迫感也随之消散:“还有什么事,一并说了吧,朕没有那么多时间。”

沈涵芝藏在衣袖中的手蜷了蜷,道:“陛下料事如神,臣女确有一事相求。”闻言,梁帝眼皮都没动一下,只是看着沈涵芝,也没露出“我就知道”的意思,满眼都是冷漠。

可沈涵芝垂着头看不到,她又蹲下来,道:“臣女想时时刻刻侍奉父母左右,还请陛下成全臣女的孝心。”“时时刻刻……”梁帝低笑出声:“沈景真是有个好女儿,朕都要嫉妒他了。”

沈涵芝心里一紧,这是什么意思?

笑过之后,梁帝似笑非笑地看着沈涵芝:“是不想去西戎,还是不想嫁给赵天睿?”

原来梁帝什么都知道,但沈涵芝一点也不觉得惊讶,她只是很好奇那件事:既然梁帝什么都知道,那他一天天的都在干什么?至于连折子都批不完,还要丢给赵北辰吗?

既然梁帝什么都知道,那沈涵芝也就如实告诉梁帝:“两者皆有。”不知道这四个字是哪里戳到了梁帝,他又笑了起来:“看来朕的儿子还真是不受欢迎啊。”

这话说得跟在沈涵芝身后的,淑贵妃的宫女都快跳起来了。这话可不能随便搭茬,人家是皇子,再不受欢迎也只是陛下能说的,其他人要是搭句茬,那可是大不敬!

说来这沈姑娘也是勇敢,就这么直接说了“两者皆有”,是不知道说了这话会有什么后果吗?

沈涵芝当然不会搭茬,毕竟梁帝这话也就是一句感叹,她是多想不开才接一句话。

那不是惹火上身吗?

梁帝感叹之后,看向沈涵芝:“你的孝心可嘉,只是,朕为什么要放弃西戎给的好处成全你呢?”

果然是这样,沈涵芝暗骂梁帝的奸诈,嘴上还得乖乖回答:“我大梁泱泱大国,根本不需要和亲,更何况这次还是西戎人的错,为何要我大梁出一个女子去受苦呢?”

这话梁帝爱听,神色都缓和了不少,他眯着眼,道:“自己不想去,也不想手帕交去?”“陛下洞察人心。”沈涵芝熟练地给梁帝戴着高帽,一点也不心虚。

“这点朕倒是可以答应,只是……”梁帝沉吟了一会儿,沈涵芝的心也随着梁帝的停顿停了一下,随即就听见梁帝道:“若是朕要你做老三的皇妃,来换你和你的手帕交……朕想想,应该是池家那个丫头吧?”

闻言,沈涵芝终于变了脸色。

梁帝分明是故意的。

“你既然想要留在大梁,在西戎人的条件还算不错的情况下,当然要付出点什么,朕难道是什么很好心的人吗?”梁帝似笑非笑,垂着眼看着蹲在地上的沈涵芝。

“来求朕,应该有这样的觉悟才对。”

沈涵芝咬了咬唇,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梁帝的话。

用自己换池念安,换吗?

沈涵芝暗自苦笑一声,说到底她也还是自私的人,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却被梁帝无情地击碎了幻想。

好在梁帝没有让她现在就给出一个答案,只是让她好好想想,想好之后可以给淑贵妃递牌子进宫。

说完梁帝便离开了,只留下沈涵芝一人在原地若有所思。

“琳琅姐姐,你先回娘娘身边吧,我自己出宫就可以了,这个就当是给姐姐的谢礼了”沈涵芝让淑贵妃身边的婢女琳琅先回去,让人家跟了自己一路,她也挺不好意思的。

翠云拿出一个锦囊递给琳琅,虽然是轻飘飘的,但琳琅笑得更开心了。

这么轻,肯定是银票。而大梁流通的银票面额最小都是一百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