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万安堡

加入书签

“大郎,你确定你认得路啊?没有走错吧?”王庆看着周围荒无人烟的旷野,开口向史进问道。

自从两人从少华山下山,至今已经走了快两个月了。

王庆没有出过远门,所以他只知道延安府的大致位置,具体在哪这个还得问当地人。

所幸史进说他曾听一位师父说起过,只要沿着华阴县一路向北走,逢山过山,遇河过河,就能走到延安府。

两人走了四五十天了,一开始有大城大郡该有的景象,现在越走越偏,一片荒凉。

这让王庆对史进的带路能力感到怀疑。

“那位师父说他到延安府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听那位师父的讲述距今也有六七载了,可能,大概,也许,是这样走的吧!”史进也有些不确定了,毕竟那位师父据他所说好像不用这么久啊!

“师兄,咱们再往前走走吧!”史进也只能如此建议道,附近已经荒凉到就算他们想问路都找不到人了。

“那好吧,延安府在宋夏交界的地方,恐怕不大安全,来,这把袖锤给你,哨棒虽然能打人,但不致命,拿着铁器保险些。”说着王庆将左手的袖锤递给了史进。

王庆和史进既不是官身,也不是僧道,所以还真不敢明目张胆的拿着朴刀闯州过府。

平时带把菜刀、解腕尖刀、斧子、铁锤这种不易被发现的或是有正当理由的,人家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但拿着刀枪这种大杀伤力武器,不被当成贼寇才奇怪了。

王进教过史进十八般兵器,所以史进用锤虽然不如三尖两刃刀那么熟练,施展开来防身还是没有问题的。

就这样,两人向着北方又前进了几天,傍晚时分,两人目光远处,终于出现了一处村落。

王庆和史进向着村落走去,却发现这处村落与他们常见的村落有很大不同,平常的村落紧邻着农田,但这里,村落与农田隔着高大的围墙。

两人还没走近,围墙上突然出现一大批人,张弓搭箭,人一组戒备着。

这群人像是两类人组成,有的身穿铁甲、目光凌厉、动作严谨,一看就是行伍之人,有的则身着皮甲,黝黑的皮肤是常年劳作留下的痕迹,应该是农户,虽然他们各有特色,但相同的是他们眼神中的谨慎。

史进正要向前走去,突然一支羽箭就射了过来,王庆赶忙拉着史进向后退去。

“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来俺们这儿?”为首的军使高声发问。

军使,北宋时期军官职衔。北宋时期,军队分为厢、军、营(指挥)、都四级,厢辖十军,军辖五营,营辖五都,每都百人。

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侯、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马军称军使)、副都头(马军称副兵马使)。

“我们是来延安府寻人的,可惜迷了路,想到贵地讨顿饭食,歇息一晚。”

“你们知不知道这里是哪里?”

“不知。”

“这里乃是万安堡,是宋夏交界的地方,你们两个怎会乱走来到这里?再不说明来意,休怪俺们放箭射杀你们了。”

为首的军使说着便要举起手,示意身后的弓弩手放箭。

“我们确实是来寻人的,若要证据,这个我们也是确实没有,不知可否通融通融,让我们进堡寻个睡觉之所也好。”

王庆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吃顿饱饭,睡个安稳觉。荒野之上,他和史进要轮流守夜,因此已经好久没有睡过安稳觉了。

“附近有夏狗吗?”军使向一旁了望台的人问道。

“军使,周围没有任何人,其他的观察位置也没有发现异样,他们好像真的是迷路过来的。”了望台上的观察士兵回道。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警惕,就算他们是迷路来的,也要小心对待,我们身后是数百的普通百姓,小心无大错。”

“是!”面对军使的告诫,观察手显然明白了重要性。

“若要放你们进来也不是不可以,但你们只能在我们看管下吃住,若有反抗,俺们会当场打杀你们,若同意便进来!”军使将条件告知了王庆和史进。

虽然有人看管,但好歹是进堡了,王庆倒是无所谓,反正自己本来也没打算搞事情,只是史进从小不服管教,听到吃住都要被人看管,心中有些不忿。

王庆拉着史进向着万安堡走去,围墙上的众人见此也将弓箭收了回去。

土石夯砌的围墙,高近乎两丈,走进堡口的栅门,发现这围墙不仅高,还挺厚,至少有七八尺!

穿过围墙,王庆和史进正式进入到万安堡内。

只见之前在围墙上戒备的众人已经下来了,正在门口等着王庆和史进。

“你们从哪来啊?”这时,一个农户打扮的人开口问道。

“我们从华州而来,来延安府寻俺们师父。”史进开口道。

“我们师父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姓王名进,年初投到了老种经略相公麾下,不知你们可有人认识?”王庆进一步解释道,也向众人打听一下师父的踪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