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胜败兵家事不期(5)
随后发生的事情,似乎就有些理所当然了。
王权统治之下,王权本身是不容易被轻易动摇和打倒的,就算是李隆基自己都在上主面前承认李唐今日的一切,都是他自己治国不善,咎由自取,他手下的一众臣武将也都是有目共睹,心知肚明,却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将这份国破家亡的责任指摘在李隆基的头上,却还是依旧尊他为陛下,只是将罪责推给了杨国忠和杨玉环而已。
如今杨国忠被乱刃砍死,尸骸不存,杨玉环则是吊死在佛堂之前的梨树之下,香消玉殒。罪魁祸首伏诛,兵丁将士们的怒火得到了宣泄,此刻已经平息下来,开始思索先前所发生的一切,个个只觉得宛若身处梦中,又是感慨自己竟然真的能有这等机会,亲身参与了诛杀奸臣和妖妃的活动,心中虽有后怕,更多地却是兴奋与释怀。
平心而论,杨国忠与杨玉环在整个事件之中,也不曾扮演什么光正无辜的角色。杨玉环身为贵妃,在入宫之后独得李隆基的疼爱,权势之大,已经不是寻常外臣所能比拟。女人的枕头风,乃是人世间最厉害的东西,在进入后宫的这么多年里,杨玉环也的确为她一门上下谋取了诸多利益好处,其中不乏些不合规矩的事情,早已受到诸多大臣的怨恨。
而且作为后宫宠妃,杨玉环的生活之奢侈,开销之浩大也是十分惊人的,所谓“以及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是对她后宫生活的一个侧面写照,却是这等奢华享受,乃是整个李唐江山竭力供养,耗费民力所能达成,比起皇帝们的“万人炼丹,一人飞升”虽是有所不如,倒也相差不多,着实不是什么贤德妃子的举动和表现。
至于杨国忠,则是一贯坚持这自己身为宠臣的做法,结党营私也好,排斥异己也罢,忌惮忠良也有,是谗言惑君也做。其人能力放在一边,却是在朝中的诸多举动,真实不虚的影响了李隆基在位的最后几年,几乎是一手遮天,所作所为,的确不是什么忠臣良将所有,甚至安禄山起兵造反,最初的借口便是诛杀杨国忠,清君侧而用贤人。
只是情况是这么个情况,却也不能将李唐今日的处境完全归咎于两人的身上,杨玉环再厉害,也不过是个女子,既不能临朝,也不能参政,所做一切,都是经过了李隆基的心念考量,话随她说,决定却也是需要由李隆基来做,将其视为红颜祸水,固然不冤,却也不是没有了她,李隆基就能稳坐江山,再无祸患。
而杨国忠自然也是一般,却是他所持有的权力,也是完完全全来自于李隆基的赐予。古往今来,奸臣从来不少,忠臣却也从来不缺,“亲贤臣而远小人”的教诲,每一位皇帝都是明白,至于要怎么做,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此事之中,杨玉环并不无辜,杨国忠也是罪有应得,而李隆基身为皇帝,当然也是难辞其咎,甚至一众武大臣,为了保全自身,选择谨言慎行,不敢仗义执言,发挥自己的作用,任由杨国忠一手遮天,也是自作自受。安禄山起兵造反,不过是李隆基在朝诸多弊端爆发的一个导火索,没有安禄山,自然会有其他武将爆发,归根到底,李隆基一朝上下,没有任何一人,当得起无辜儿子罢了。
而朝政如此,百姓们却是并不懂得。自有夏以来,王权集中,平民百姓,从来都是在最底层苦苦挣扎的。对于天下百姓来说,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管谁做皇帝,只要给他们一身衣服,一日两餐,得以食果腹,衣遮体,便已经是莫大的幸运,又哪里还敢奢求其他,又哪里还能关心别处。
因着这般,此番安禄山作乱,攻下神都王城,却是给中原百姓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叫百姓口中一致将其称为乱臣贼子,痛恨他之处,不必痛恨杨国忠等人要少上些许。
老百姓什么都不求,只求能够安安静静活着,只求皇帝不要太过逼迫他们,只要今年年景好,吃得饱,就已经谢天谢地,叩谢皇恩,最是淳朴善良不过。他们不懂得什么朝中局势,不懂得什么汉夷之分,不懂得什么天机天数,只知道谁叫他们日子过不下去,谁给他们的生活添了波澜和险阻,谁就是大奸大恶,谁就该五雷轰顶。
而对于唐王李隆基,老百姓们大多表示十分同情,认为他好端端当着他的皇帝,扛着金锄头种田,吃着白面馍馍沾红糖,寻常也不给老百姓找事添麻烦,还有一个美艳过人的老婆在后宫之中,为大家带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饭后谈资,不说他是的明君,至少也不是个坏皇帝。安禄山起兵造这样皇帝的反,几乎就是与全天下人作对,与浩瀚无穷的民意天意作对,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也是难以持久。
而如今杨国忠和杨玉环已经身死,流传在老百姓之中的,此番事情的始作俑者,罪魁祸首已经伏诛,百姓们对唐王对抗安禄山时的横征暴敛所存有的一丝不满情绪也就烟消云散,重新表现出十足诚意的忠君爱国,一时便有不少马嵬坡当地的老学究代表万民情愿,请求皇帝留在此处,莫要再往西逃,他们愿意为皇帝抛头颅,洒热血,取出安禄山的叛军。
情况这般转变,是李隆基所没有想到的,却是无论是安禄山的军队也好,李唐自己的大军也罢,都难以对抗团结起来的百姓。一旦老百姓们决定全力支持哪一方,那一方几乎就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却是兵丁也是人来做,父母亲族齐上阵,这个威力实在是太恐怖了一些。
这便是太宗皇帝和宰相魏征多次说起过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却是古之人诚不我欺,这下子民意统一,李唐这边却是一时占据了大义名分,有了真正与安禄山抗衡的实力。
只是与上主一见之后,李隆基的心意已经不再完全属于他自己,而是一切按照上主的意思来,以方便上主的计划为最优先。与此同时,李隆基自己也是受到了杨玉环身死一事的巨大打击,却是暧昧,哀莫大于心死,此刻莫说是叫他当皇帝打江山,昊天上帝下届将三界之主的位子让给他,他愿不愿意都还要两说。
加上杨玉环虽是死在马嵬坡,一众将士的怒火却也不曾完全平息,高力士体谅李隆基的心意,在宣布了这等消息,叫众人验证了杨玉环的死讯之后,便寻了一个安全妥善的所在将其掩埋,却是现在一众将士想要将其挫骨扬灰,也找不到她埋葬的地点;李隆基想要缅怀些许,也不敢贸然过去。此时此刻,马嵬坡已经成了伤心地,却是百姓们再怎么坚持,李隆基也不愿意留在此处,还是执意前往蜀中,其实已经是存了舍弃帝位的意思。
而太子李亨则是被上主一眼看中之后,便摆脱了先前的唯唯诺诺,一时间变得英明果决,却是一心留在此处,打算重整旗鼓,再聚集一波大军,将安禄山的叛军彻底击败。李隆基此刻已经没有了任何想法,一切只随着李亨爱怎么来就怎么来,却是连杀死杨国忠,逼死杨玉环的始作俑者陈玄礼都无法追究责任,反而还因着一众愤怒将士的压力,不得不给他嘉奖,着他犒赏三军,以免祸起萧墙,叫杨玉环白白死去。
一时之间,李隆基与李亨分道扬镳,父子两人一个继续前往蜀中,一个则是逗留在了原地。
不久之后,李亨率众到达了灵州,在确定李隆基已经抵达蜀中,身子和精神的状态都是一日不如一日之后,李亨竟然直接登记称帝,改元至德,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在没有施行大礼的情况下,直接坐上了九五至尊的宝座,却是一时气数暴涨,李唐的国运也因此得到了些许挽回。
这一切的事情,都被道门高人看在眼中,却是叫他们一时惊起,几乎难以置信,不知道此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竟是叫事情的发展偏离了他们预料确定的方向。
原本在一众高人的计划中,李隆基逃离长安之后定会因为杨玉环之事而遭遇哗变,考虑到他与杨玉环的关系,道门高人们一致认为他是宁愿放弃帝位,甚至舍弃生命,也不会下诏处死杨玉环的。如此一来,李唐高层之中的矛盾就会激化,皇室与武将之间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因着李隆基气数已尽,命不久矣,待他一死,李唐便是群龙无首,后人继承帝位,也是在法理上吃亏,不得正统,以此来败坏李唐气数,将其推入无穷无尽的内乱之中。
谁也没有想到,马嵬坡之事竟然会有了转机,却是杨国忠先莫名其妙被人杀死,李隆基真能狠下心来杀死杨玉环,随后君臣之间隔阂消除,李亨更是在最合适的时候强行继承了大宝,趁着李隆基还活在人世,又身处蜀中,哀伤心死,无暇顾及,默认了他的法统合理性,却是一时挽回了即将崩溃的局面。
道门众高人的预测,并不是凭空推断,胡乱揣摩,而是结合了占卜之术和相人之法,无论是天意还是人心,都在他们的把握之中,理当不会出现偏差才是。再加上这一次事情,道门为了求得功德圆满,甚至不惜逆转星辰走向,牺牲了二十八位高明修士,叫上百位教宗或轻或重地因此受伤,最后出来的结果竟是这般,却是叫这些习惯了掌控一切的修士们觉得十分突然。
惊异之下,陈老道只得亲自出手,动用刚刚获得的宙光法门传承,回溯宙光,要看一看马嵬坡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