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长沙郡发展的规划和农社热潮 (第2/2页)
现在南洋,南方的几大诸侯都有一个庞大的橡胶种植园,靠着橡胶这一种特产大发其财。
而这其中烟丝行业的发展和徐凡还有点关系,当年大漠诸侯移封的时候,南中也有不少的诸侯有这个想法,南中地区虽然特产不少,但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这些年大汉的其他诸侯缓慢的追了上来,南中地区已经成为了比较贫瘠的地方了。
这些诸侯也想换一块富裕的地方,但徐凡不想让这些诸侯走,这些地区是大汉明最晚同化的地区,曲曲折折的弄了上千年才勉强完成,大汉的这些诸侯才不过在这里教化了几十年时间,这点时间哪里够让南中地区成为大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的大汉朝廷需要这些诸侯扎根在南中这片贫瘠的地方。
但想要这些诸侯扎根肯定要给他们一些好处。于是徐凡想到后世烟丝的这些产业好像就是在这些地区,于是就指点他们种植烟叶子,几年下来已经有不小的规模了,南中地区已经成为了大汉最大的烟丝生产基地,每年可以赚取大量的利润。
而贾谊也看中了这方面的利润,种植烟叶子的利润虽然不如橡胶高,但种植烟叶却可以当年种植,当年收获,行业的周期比橡胶短多了。而且这种经济作物也非常适合长沙郡以南的情况。
贾谊道:“先种植烟叶,用烟叶的利润再来种植橡胶树,在辅助果园,茶园等经济作物,当这些经济作物有一定规模了,烟叶加工厂,轮胎厂,罐头厂,茶厂,当这些工厂多了之后,纺织厂,钢铁厂自然会建设起来,只要有10年时间,长沙郡必定会改变落后的局面。”
张释之佩服道:“兄长大才。”
冯唐道:“有兄长在,长沙郡必定会成为王道乐土。”
贾谊摇头道:“这不过是南方各路诸侯发展的模式,为兄也不过是套用这个模式而已,这个模式其实谁都能用,能用的好的却不多,关键是要有强大的组织能力,能把几十万百姓组织起来,共同发展。”
“虽然我不想承认,但在这一点上,大汉的各路诸侯做的比我们好的多了,在南方的诸侯国,普遍比朝廷直辖的郡县要更加富裕。”
“这其中英~国更是如此,在两代英国公几十年的开拓下,英~国已经成为大汉南方最富裕的诸侯国,号称小长安,南方都城,一座城池的人口有50万,在江南地区除了会稽郡,就没有比这更加富裕的地区了。”
冯唐无奈道:“就凭太上皇和老英国公的关系,现任的英国公也是陛下的妹夫,光这点关系也是我们比不了的,英~国多少产业都是太上皇指点的,有这层关系,英~国想要富裕自然容易。。”
贾谊道:“太上皇指点老英国公的产业,大汉其他郡县也有,但这些产业就是发展的不如这些诸侯国,一家两家是这样,但几十个诸侯国都是这样,这就是我们这些汉吏懈怠了,诸侯是在开拓他们的国家。他们自然可以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发展一个产业,甚至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怨言。”
“而我等!”贾谊苦笑“为兄从2000石的尚令转为2000石太守,明明是平级调动,但所有人都认为为兄被贬,长沙郡对很多汉吏来说就是蛮荒之地,我大汉的诸侯接近500位,又有哪位诸侯觉得自己是被贬的?”
张释之无可奈何道:“人性使然,此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太上皇就是了解人性,所以才会在蛮荒之地大肆分封诸侯,想靠汉吏开发这片土地,只怕要几百上千年。”
现场沉默一阵,最后还是冯唐说了说自己在建设农社的经历,尤其是有点自豪的叙述,他建立的那些农社,农户的收入普遍增长了三成以上,有些农户的收入甚至翻了一番,这即便是在大汉朝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
贾谊问道:“我从大汉的笔报上看到,就这一年多的功夫,朝廷农社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如此快速的扩张会不会引发问题?”
即便在长沙郡贾谊依旧非常关注朝廷的动向。而这两年大汉朝内部最大的事情,除了天子和丞相的矛盾,就是农社的快速扩张,从关中不到1000个,迅速扩展到中原,现在大汉农社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个,如此快速的扩张引起了贾谊的担忧。
张释之有点鄙夷道:“兄长觉得这快了。但我们的袁尚还觉得速度不够快,多次上要各地重视农社的组建情况。”
在贾谊被贬之后,当今天子想让刘恒为尚令的,一来是刘恒为人踏实肯干,交给他的事情都完成的妥妥当当,是一个当秘的好人选,二就是刘恒的父亲沛侯,在大汉交际广泛,有很大一部分元老关系和沛侯不差,天子认为刘恒为尚令能减缓和那些元老的矛盾。
但刘恒为人谨慎低调,知道尚令这个位置虽然位高权重,但却也是大汉矛盾的汇聚点。稍有不慎贾谊就是他的下场了,所以刘恒就以人自己能力不足,推脱了这个任命。
天子想了想就提拔了袁盎为尚令。
这反而歪打正着,袁盎在这个位置上表现出出色的才干,他尊重大汉的各方元老,和元老交流总能让这些人如沐春风,展现出长袖善舞的手段,他在尚令的几个月时间,就有效的弥合了天子和元老们之间的矛盾。
他还热意提拔新人,在天子身边的时候总是会举荐那些有才干的青年和汉吏,在大汉青年汉吏群体当中积累了不小的威望。
但对张释之来说,他就有点鄙夷袁盎的手段了,做个老好人,各方都不得罪,这不就是溜须拍马的手段。
听到张释之的鄙夷,老实人冯唐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兄长解释一番道:“天子强硬,元老也强硬,兄长这个尚令不想办法弥合一下,大汉朝廷就会分裂,谁也不想再看到两年前发生的事情吧。”
贾谊自嘲道:“的确,袁盎做尚令比某强十倍。”
他当时做尚令的时候,想的就是自己是新时代的商君,要成为天子的刀剑,革除大汉的弊病,结果他的这番作为反而激发了天子和元老之间的矛盾,从这方面来说,他这个尚令是极其不合格的。
冯唐继续说道:“农社虽然是兄长组建的,但却是天子推动的,而且我也不认为农社有什么坏处,十几户人联合一起劳作,一起收获,以前买不起的拖拉机,现在买得起了,以前不敢用的肥料,现在也能使用了,而且更大规模的农社,还能建设面粉厂,养殖场,饲料厂,这些都是有效提升农户收入的方法,就某视察的那些地区来看,只要加入了农社的农户收入都有显著的提高啊,这种好事快一点又有什么不好的?
很多没有农社的地区,当地的农户都向朝廷上,要是要把农社建立在他们本土本乡,现在的局面不是农社扩张的快了,而是大汉百姓想要富裕的生活,他们已经不能容忍农社缓慢的扩张了。”
“天子这一年多时间,巡视了中原个郡县,这些郡县只要建立农社的,收入都有很明显的提高,最少增加了三成左右,正是因为有下面的百姓不断的呼吁,朝廷这才不得不加快建设农社的进度,这不是袁兄长一个命令就能做到的,而是大汉从上到下大家都想加入农社,都想增加收入。”
贾谊听完这话皱着眉头道:“欲速则不达,农社不是百姓们组建了就会增加收入的,它是要有农家的技术人员指导,要有朝廷的资金支持,更加重要的是要有海外的肥料支持,几十万户百姓使用的肥料,那上百万乃至几百万户农户使用的肥料,数量是往前不同的,我已经察觉到化肥的价格已经涨了三成。再涨上去的话,使用化肥就不方便了,但没有化肥的话,所谓增加粮食的产能不过是一个笑话。”
贾谊在长沙郡反而更容易置身事外,他觉得朝廷这个农社风潮太过于激进了,虽然在新闻报道上,都是那种只要一加入农社,粮食的产能就能增加三成,五成,贫穷的农户瞬间就可以进入小康状态,小康的农户也能进入富裕状态,但在他看来,这不过是绝大部分的农社得到了海外的肥料导致的增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