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六三,匆匆一别何日见,醉爱夜泊水云涧

加入书签

李掌柜说:“如果你现在离开,多布的奸计就不能得逞,黑玫瑰就不会有那么痛苦了。” 过了很久,地狱魔王那眼神在说:“我的确应该去救柳诗雨了。” 李掌柜说:“如果你要救莫愁琴,现在正是时候,否则只怕就太迟了!” 地狱魔王突然挺起胸,那眼神在说:“我这就去救她。” 李掌柜目中露出一丝笑意,说:“你知道她住的地方?” 地狱魔王看李嫚一眼,点点头,那眼神在说:“您为我做了这么多,我却没有为您将那件事办好。” 李掌柜盯着他很看了会儿,才说:“你放了她?” 地狱魔王点点头。 李掌柜看了李嫚一眼,盯着黑暗里说:“因为她还有爱,一个有爱的人,是应该活着的。” 李嫚盯着李掌柜突然说:“谁?你们在说谁?爹爹您要告诉我。” 李掌柜盯着李嫚看了很久,才说:“好,我告诉你······你本应该知道这件事的。” 地狱魔王这时候用眼神对李掌柜说:“告辞!” 李嫚突然赶到前面,说:“你也许还是找不到,毕竟你不熟悉这螺髻山,还是让我带你去的好。” 地狱魔王还未开口,李掌柜就板着脸说:“你不是想知道那件事吗,地狱魔王有地图,用不着你带路。” 李嫚嘟起嘴,看样子几乎要急哭了。 地狱魔王沉默一下,就用眼神说:“就此别过。” 他心里本有许多话要说,却只说了这四个字。 李掌柜一挑大拇指,说:“对,说走就走,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 地狱魔王果然说走就走,而且没有回头。 李嫚目送他远去,眼圈儿都红了。 地狱魔王虽然说走就走,虽然没有回头,但他的心却仍然被一根无形的线牵着,牵得紧紧的。 他知道自己这一走,只怕永远都不会再见到黑玫瑰了。 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十五年来,他虽然每晚都跟黑玫瑰在一起。但每晚都是在梦中,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过。就在他走出那小屋的时候,黑玫瑰就成了他牵在心上的线。直到遇见柳诗雨,那根牵挂的线才在他心中慢慢消失不见。他以为从此不会再牵挂黑玫瑰了,没想到只是那根线隐藏起来了。只要能见到她,甚至只要能感觉到她的存在,他就会心满意足。 寒风如刀,冬意甚浓。 寒冬腊月。 地狱魔王的心也正如这寒冬腊月般冰冷。 李掌柜的那些话,似乎还在他耳边回响。 他也知道自己不仅不该再见她,连想都不该想她。 那李掌柜不但是智者,必定是位江湖异人,绝顶高手。世上无论什么事,他似乎很少有不知道的。 但他的身份的确太神秘。 他究竟是什么人?究竟隐藏了什么? 李七窍,地狱魔王着实很佩服。 一个能在市井和茶酒馆间以快板隐忍十四年,无论他是为了什么,都是值得让人深深佩服的。 但他究竟是为了谁才这样做? 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 至于李嫚──李嫚的心意,他怎会不知道? 但他却不能接受,也不敢接受。 总之,这一家人都充满了神秘,神秘得几乎有些可怕! 山村。 大山深处的半山腰,不高不矮挑起一面青布酒旗。 酒馆的名字很雅,有七个字:“醉爱夜泊水云涧。” 只看这名字,就让人已快醉了。 酒不醇,却很清,回味甘甜,是山泉酿成的。 酒馆旁边有一道瀑布,如果是夏天来到这里,光这瀑布就已教人醉了。但现在这瀑布却凝结成了冰,却显得更加的美丽壮观、独特奇异。 瀑布下是个山洞。 山洞中是一条小河。 小河由山洞中从瀑布下流到这里,清可见底,深却六尺。虽然瀑布已成冰,但这小河水却没有凝结,就是河边的草上也没有冰花。 让人惊讶的是,在这严寒的冬天,河面上还冒着薄薄的热气。 地狱魔王知道坐船穿过瀑布,沿着这条小河划过山洞,就可在一片玫园深处找到一座豪华气派、精致典雅,美丽壮观的庄园。 玫瑰夫人就在那庄园里。 不错,那就是玫瑰庄园。 想到柳诗雨那美丽的笑容,那明亮的眼睛,那聪慧的表情,地狱魔王的血就沸腾了起来。 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她那难得见到的温柔目光,还有她那颗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火热的激情。 他不知道柳诗雨这两个多月来已变成了什么模样? 他不知道玫瑰夫人这两个多月来是怎样对待她的? 她虽然像是天上的仙子,却报复起来会将人带入地狱。 柳诗雨是不是已掉入地狱中去了? 地狱魔王不敢去想。他了解玫瑰夫人。他知道像玫瑰夫人这种人,为了达到目的,是不惜让任何人活在地狱中的。 黄昏,这又是一个黄昏。 地狱魔王坐的位置,是这小店最阴暗最里面的角落。 这是他在李掌柜的店里才有的习惯。因为坐在这种地方,他可以一眼就看到走进来的人,而别人却很难发现他。 但他却绝没想到第一个走进来的人竟是宇鹏。 他一走进来就在窗前的位置上坐下,眼睛一直盯着窗外,仿佛在等人。神情竟显得有些焦急,有些紧张。 这和地狱魔王第一次看见他时那种阴沉镇静的态度大不相同。 他等的自然是个很重要的人。而且他单身前来,没带随从,可想这约会不仅很重要,而且很秘密。 在这种偏僻的山村,谁才是他觉得重要的人物? 他等的是谁呢? 他到这里来,是不是和玫瑰夫人或者柳诗雨有关? 地狱魔王侧身阴影里,将自己隐藏起来。 宇鹏的眼睛一直盯着窗外,根本就没有向别的地方看一眼。 小店中终于掌起了灯。 宇鹏的神情显得更焦躁不安。 就在这时,已有两顶红顶小轿停在门口,抬轿的都是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