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8章西班牙人的怨念 (第1/2页)

加入书签

(第3章放出来了,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可以去看一下,谢谢!)

人口爆发性增长的前提是社会民众愿意多生孩子,能抚养得起孩子,让孩子吃得饱,穿得暖,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些因素

大唐帝国恰恰都具备,尤其是在广大的乡村私人牧场,种植园,类似田福满一家多生孩子,就有更多劳动力的想法很普遍,这非常符合华夏“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

在古巴王国的乡村地区基本上没有警察,地方治安都是由民兵自觉维护,邻里纠纷也是由乡绅出面仲裁调解。

当地的镇上也没有警察,只有一群乡绅组成的镇委会和民团组织,遇到事情需临时征集人手,带上枪便去解决。

一般都是闹出人命的大事,才会上报到卡瓦伊古安市警察局,派出警察前来调查解决,抓捕相关嫌犯。

在当地乡镇地区

由于这里的土地大多私有化,种植园和牧场连接成片,基本上是各管自家事儿,对于外来人口相当警惕。

这些乡村地区既不是旅游区,也不是交通要道。来人又不是探亲访友,更不是十里八乡的熟人,那么到这儿来干什么?

不是偷就是抢,反正是不怀好意。

田福满一家就是这样,在农闲十分经常组成骑兵小队,巡视自家种植园地界,遇到陌生人肯定要仔细盘查。

什么人?来自哪里?来这里干什么?有什么目的?在当地有没有什么熟人?

有时候一言不合,双方驳火亦属寻常,那么死伤在所难免。

一般来说

当地人一般遇到类似事件,立马就呼朋唤友汇集起来,组成数量不等的武装马队,对这些外来入侵者展开围剿。

打死了直接找野地里一埋,就算了事儿了。

在殖民早期

还经常会有一些失去土地的土生白人或者土著印第安人,组成成群的匪盗团伙,流窜在乡村地区危害地方。

当时每个村都有武装民兵小队,每个镇都有武装民兵大队,配合军队深入清剿危害地方的游兵残匪。

二十几年过去了

这些游荡在城市相间的匪盗团伙早已经销声匿迹,绝大多数埋尸荒野中,地方治安也变得和平而稳定。

当地华裔的种植园也好,农场也好,想要招募人手优先考虑华人,毕竟同同种语言相通,沟通没有障碍。

古巴当地的土生白人和印第安人大多操着一口难懂的西班牙语,对绝大多数华裔移民来说,根本就听不懂。

整个大唐帝国在南美洲那么大的地盘,那么多的藩国,连一座西班牙语学校都没有,能够听懂西班牙语的华裔更是少之又少,更别说当地土著印弟安语言了。

除了早期移民古巴的华裔,后来的华人移民大多是一头雾水。

所以现如今

包括古巴王国在内的南美各藩国和行省,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公民无论是白人还是印弟安裔,都能够熟练应用一口流利的国语。

少部分在家里会说西班牙语或者土著语言,大部分忘得干干净净,已经不会说了。

这些白皮黄心的新一代,被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邮报》痛心疾首的称之为“鸡蛋人”,并且对大唐帝国没有教授西班牙语的学校发起强烈攻击。

该报刊评论道;

“在唐国的33万座小学,516座中学里,竟然没有一座学校教授西班牙语,这是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西班牙殖民美洲数百年的化成果,在上个世纪末戛然而止,出现了严重的化断代,简直是西方明的最大悲哀”

“在当地年轻一代人里,没人知道马德里是属于哪个国家?很多年轻人猜测是唐国的某个海外城市,这真的让人很心痛。”

“学校整天灌输华夏明那一套,“鸡蛋人”失去了西班牙语教育,割裂了历史传承,不再虔诚的信奉上帝,一切全都糟糕透了。”

“造成年轻一代普遍“鸡蛋人”的罪魁祸首,无疑是唐国偏执的化教育政策,怀有包含对西班牙化在内的欧洲明深深的恶意……”

“皇家马德里邮报”的呼吁,确实引起了一部分欧洲人的关注,但也仅此而已,很快就淹没在来自南非布尔人的劲爆消息中。

西班牙王国的衰落,不单纯体现在西班牙语报刊影响力的严重衰减,而且体现在国际舆论话语权中。

其诉求,被欧洲主流社会有意无意的忽视了。

大唐帝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资本的力量与欧洲传媒界有着千丝万缕关系,影响力极大。

素来以严肃公正闻名于世的《泰晤士报》都难以免俗,没人愿意得罪大金主,更何况重要股东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