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柏林 (第1/2页)
第812章柏林 (第12页)
1915年3月初
李察一行抵达柏林,入住了选帝侯大街上的一栋宫殿式豪宅,身份依然是跨国电信公司的副董事长,来自大唐的李姓伯爵。
战争时期
德国人体现出了仿若机器一般的高度服从性和纪律性,全国上下被狂热的爱国情绪所笼罩,绽放出惊人的生产力。
工人在工厂加班加点的劳动,妇女儿童走入田间,弥补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缺口。
整个德国经济在第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全国经济已经完全转入战时体制,实施了严格的供应配给制度。
德军攻入法国的自豪感激励着每一个人,在如今的西线和东线战场,训练有素的德国大军力抗英,法,俄三国不落下风。
无论东线还是西线,都是德军占据着进攻优势。
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取得的辉煌战绩?
由于英国皇家海军对北大西洋的封锁,实际上海洋运输的通道已经被切割的七七八八,进口贸易量大幅缩减。
进口不畅通,出口的工业品自然也不畅通。
原本粮食,煤油,矿产等大宗进口货物受到极大的制衡,这给德意志帝国带来了相当大程度的困扰。
好在同盟国集团中奥匈帝国是传统的粮食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能够满足德国大部分的粮食进口需求。
洛林阿尔萨斯和鲁尔地区的煤矿铁矿,基本上也能满足重工业所需,暂时还没有太大的问题。
至于一些用于生活改善的咖啡,蔗糖,可可,冻肉,罐头,茶叶,化工业用品那就没办法了,只能勒紧裤腰带少用或者不用。
这里的每一样商品,都是黑市上的抢手货,价格高得出奇。
唯一离不开的就是大唐帝国出产的“抗菌王”,这是德军前线官兵保命的东西,花费再大的代价也要进口。
在海上进口渠道基本中断的情况下,德国只有通过陆路走私才能获得。
一般的走私路线有两条,一条是经北欧国家输入德军占领的比利时,然后进入德国本土。
另一条经过红海明珠伏波市或科威特市,从陆路进入利比亚或巴格达,经过奥斯曼帝国,从巴尔干地区输入。
第二条道路更加漫长,沿途经过的城镇众多,但得益于德国人开辟的中东铁路,反而是主要的输入渠道。
战争中急需的煤油,润滑油,硝石,猪鬃,皮革和药品这些宝贵物资,大多数都从第2条走私渠道输入。
毕竟奥斯曼帝国也是同盟国的一方,对输入的物资实施了严密的军事保护,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令人满意。
大唐帝国一直秉承着中立政策,因为北大西洋贸易商还屡次受到干扰事件,与英法等协约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现在的协约国军事集团也好,同盟国军事集团也好,都非常依赖大唐帝国输出的物资,所以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察一行来到了柏林。
下一站
他还计划访问法兰克福,维也纳,罗马,米兰,都灵,详尽考察全面大战中的欧洲各著名城市人社会情况,从更高的层面诠释白人族群的价值观。
入住后的头一周
这座奢华府邸就接到了雪片般的邀请,各种社会活动和慈善晚宴,还有来自德国军方释放的善意。
法国人都知道的道理,德国人自然也明白。
世界电报公司的副董事长,又是大唐帝国贵族,这样的身份在大唐帝国也是上流社会实权人士,搞到一些“灭菌王”自然轻而易举。
这些应酬全都推给了许进勋,好在许进轩的秘班子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为德国人搞来了一大批好东西,包括“灭菌王”。
所凭借的,就是运输潜艇。
运输潜艇是大唐帝国研发的560吨级新式潜艇,不装备武器,一次可以运输10吨货物,航程1200公里。
该潜艇从英国某个秘密港口出发,横渡英吉利海峡抵达比利时,单航程只有10余公里,非常便捷。
正常情况下,运输潜艇在海面上行驶。
往往在清晨或者傍晚视线不良的时候,以潜望镜深度突破危险的英国皇家海军封锁区,然后就可以大摇大摆的浮上海面航行。
哪怕遇到危险,潜入水下就可以躲避英国皇家海军舰艇的搜寻。
在这个发现潜艇靠眼晴看,发现了也没什么有利措施的情况下,运输潜艇往来英吉利海峡如鱼得水。
返回的时候
运输潜艇满载着黄金,白银,珍宝古玩和其他高价值物品,还有少数德国输出的工业品,例如蔡司望远镜,炮兵观瞄镜。
这条秘密运输线并不能改变德国必然战败的命运,只不过在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财富宝上划了个小口子,日夜不停的哗哗流淌……
他们所能交易的最主要商品就是“灭菌王”,剩下的才是电机,润滑油,咖啡,可可,白酒等物资。
某一天
李察一身典型的德国工人打扮,头上戴着软呢帽子,从贫民聚集的莱德利社区走出来,迎面撞到了强行征兵的一队城市纠察队员。
第812章柏林 (第22页)
这些城市纠察队员背着步枪,白天会四处搜寻街道上的流浪汉,晚上则在酒吧附近拉网,将一些醉汉塞进马车带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