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囫囵 (第1/2页)
第686章囫囵
朱轼造了半天的势,却白忙活了。
这种尴尬的场景,被整个浙江的官场,看在眼里,记在了心头。
别看玉柱年轻的不像话,着实不好惹啊!
督抚公开闹矛盾,下头的官儿们,谁敢擅自出头?
于是,接风宴,喝了个寂寞,闹得不欢而散。
玉柱回到行辕之后,刚换了身衣衫,正打算给雪薇讲故事,就见吴江来禀。
“禀爷,浙江粮储道王盛元,连夜来访,这是他递上的名帖,请您过目。”吴江双手捧着名帖,小心翼翼的送到了玉柱的手边。
玉柱虽然年轻,却也当过偏沅巡抚和川陕总督,可谓是两任封疆了。
和江苏省不同,浙江的地形,多山少耕地,天然不利于小农经济。
所以,浙江人尤擅经商。
大明朝的嘉靖倭患,实际上,很多倭寇都是假倭,真汉人。
这些浙江本地人,宁可冒充倭寇,跑来祸害自己人,就是想阻止大明朝廷的禁海政策。
一言以蔽之,禁海政策,让很多浙江的大地主、大官僚们,利益严重受损。
早在前明时期,杭州和苏州的丝织业,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
浙江并不是粮食大省,其粮储道的重要性,也就远不如江苏督粮道。
然而,玉柱当众放了狠话之后,要倒霉的官员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浙江粮储道了。
粮储道,负责粮食的购买、运输和储存的事务,是众所周知的超级肥缺。
然而,战端再起之时,粮储道就有义务,保质保量的运输军粮到前线去了。
玉柱没看名帖,而是问吴江:“大方么?”
吴江哈下腰,小声回答说:“回爷,这位王道台出手异常阔绰,直接塞了五十两的银票。”主动掏出袖内的银票,轻轻的搁到了桌上。
玉柱看了眼银票,又瞅了瞅吴江,淡淡的说:“还是老章程,你懂的。”
吴江见玉柱并没有生气,随即放心了,便笑嘻嘻的说:“小的明白,银票退回,径直打发他走人。”
玉柱点点头,含笑教育吴江:“眼皮子不能太浅了。区区五十两而已,就能把你收买了,这是打发叫化子么?”
吴江笑道:“小的懂规矩,收了银票,就必须办事。不收的话,就是明白告诉他,事儿小不了。”
玉柱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让吴江下去了。
人在官场,必须入乡随俗。
这年头,凡是来拜见督抚的官员们,不贿赂督署门房的下人们,那就不可能见到真佛。
玉柱还没掌握大政,肯定不好意思特立独行,所以,也默许了下边的人,接门包跑来报讯。
但是,玉柱的底线是,不管是谁,只要收了门包,必须告诉他。
吴江下去后,玉柱开始给雪薇讲故事。
玉柱一连讲了五个故事,雪薇欢喜的直拍手,叫道:“爹地,讲得真好。”
望着笑语嫣然的爱女,玉柱的心情,多少有些复杂。
唉,长女如此的天真烂漫,将来找的女婿,可要挑仔细了啊。
“咳,宝贝儿,已经很晚了,你该去睡觉了。”借着玉柱喝茶的机会,爱丽丝插话赶女儿走人。
↑返回顶部↑